close
前沒多久,一位學長跟我說他想捐贈一批望遠鏡給一些偏遠的學校單位,委託我代購,我進了2台6吋鏡and 1台4.5吋的杜布森尼安式望遠鏡,貨到之後發現廠商並沒有將光軸調整好,光軸沒調好,看東西就不清楚,但調光軸不是人人都有經驗,到使用單位後可能因為光軸沒調好就缺少使用頻率,沒多久就束之高閣,讓捐贈者的美意打了折扣了。

基本上,天文望遠鏡的形式基本上都是以光學形式來命名,而那些光學形式就是以發明人的名字來命名,但是杜布森尼安式卻是以組成方式來命名的,簡單來說,就是牛頓式望遠鏡架在一個可簡單調整角度及轉向的台子上,讓使用者想看哪個方向,就看哪個方向,跟經緯台差不多,但沒有一些有的沒的刻度,好處是可以用最簡單方式架上很大支的牛頓鏡,然後操作也很簡易,蠻適合一個家庭在庭院裡觀測星象,或是大眾教學使用,算是使用者親近的一種望遠鏡。




先大概敘述牛頓式望遠鏡的結構,牛頓式望遠鏡是被蘋果砸到的那一個發明的,還好當年他沒有坐在椰子樹下或榴槤樹下(這解釋了大發明家大部分出產在寒帶,而非熱帶吧)。




牛頓式望遠鏡的光路圖如下:


光線從無限遠處進來,經過主鏡反射,然後打到45度的斜敬上,然後斜鏡在將光線反射到目鏡處,經由目鏡我們會看到成像,如果主鏡偏了,或斜鏡歪了,到目鏡的時候會造成光行程不均,看到的成像就像是霧裡看花了,而牛頓望遠鏡是比較容易產生鏡片位移的,所以三不五時的校正還蠻需要的(理論上是有搬動就要校正)




調整正常的望遠鏡看起來應該像這樣:
瞳孔、目鏡孔、主鏡、斜鏡外圍成同心圓,表示光軸一致。


從目鏡孔看光軸是歪的





校正步驟1:

將主鏡總成拆下,並座一張與主鏡直徑相同的圓紙片(中間有孔),紙片與主鏡重疊後在中心用白板筆在主鏡上打一個小小點,小點以肉眼看的到就好了,不要太大,小點就當作主鏡中心參考點。



這是主鏡總成的固定結構


打好點後將主鏡裝回,請看望遠鏡底部,總共有三個固定區,每一個固定區有三顆螺絲,第一顆是內六角螺絲,是固定用的,第二顆是支撐螺絲,是鎖死不動的,所以不要理它,第三顆是調整螺絲,這顆比較重要。



先將三顆內六角螺絲鬆開,鬆開就好,不要拆下。裝上光軸調整器......,補充一下,我這一次不是用肉眼看的調整了,因為很累,因為望遠鏡很長,如果用肉眼看沒辦法同步調整,一頭看目鏡孔,看又要看螺絲....,還沒調好脖子可能已經扭到了......,但我有光軸調整器,嘿嘿..

光軸調整器的光點投射區有一個點,把光線調到那個點就可以了,現在沒有.....


調整之後,光點已經打在中心點了


此時在看看鏡筒內部的紅光是否有打在主鏡的中心點..



如果有打在中心,大概就OK了,如果沒有,就調整斜鏡調整螺絲,光線調至中心點,可是如果回來再看光軸調整器應該是光點又會跑掉....,這時就重複之前的動作,一直到OK為止,雖然會反覆幾次,但誤差值會越來越小,一直到OK。


後記:
我這方式是我自己的方式,當然有更正統的調整法,但正統調整法我很慢(前面說過),而我這人耐心不是很好,可是,有工具就是要用嘛,不是嗎?

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gluc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